送乔裕吾黄门

夕郎何事厌承明,结束征衣节候更。
汲孺在庭推直道,虞卿捐印见交情。
关山岁晏黄河阔,边塞春深白草生。
总是离愁心折处,壮君骏马太纵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董其昌的《送乔裕吾黄门》是一首七言律诗,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友情的珍视。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诗人介绍
  • 董其昌(1555年-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明代松江府华亭人,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书法家,更以绘画艺术见长,尤其是山水画和文人画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书法风格独特,深受颜真卿和虞世南的影响,融合魏晋各大家之长,自创一种清润明秀的风格。他的画论“南北宗”更是成为一代新风。
  1. 诗词原文
    夕郎何事厌承明,结束征衣节候更。汲孺在庭推直道,虞卿捐印见交情。关山岁晏黄河阔,边塞春深白草生。总是离愁心折处,壮君骏马太纵横。

  2. 诗歌解读

  • 夕郎何事厌承明:这里用“夕郎”指代友人或知己,表达对其仕途不顺或心情烦闷的不满。同时,“厌承明”暗示了对官场的厌倦和无奈。
  • 结束征衣节候更:描述了友人即将离开的情景,“结束征衣”意味着告别,而“节候更”则反映了季节的变换和时光的流逝,增添了离别的氛围。
  • 汲孺在庭推直道,虞卿捐印见交情:这两句表达了对友人品德的赞美。汲孺和虞卿分别是古代两位忠诚正直的历史人物,他们的故事被用来象征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和高尚品质。
  • 关山岁晏黄河阔,边塞春深白草生:描绘了边远地区的自然景象,黄河的广阔与春日边塞的生机勃勃,象征着友人即将踏上新的征程,充满挑战和希望。
  • 总是离愁心折处,壮君骏马太纵横: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以及对其前途的祝福。这里的“离愁心折”和“骏马太纵横”既展现了离别的哀愁,也寄寓了对友人勇往直前、驰骋疆场的美好祝愿。

董其昌的《送乔裕吾黄门》不仅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文化底蕴赢得了读者的喜爱,更通过细腻的情感描述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传达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这首诗不仅是董其昌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其时代背景下人际关系和社会价值观的一种反思和批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