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集杯比部

画省谁兼吏隐名,酒人只合向公荣。
河明忽散朝峰爽,砧响遥翻夕籁清。
千里莼羹回客梦,七襄诗句属长城。
狂来星汉低相倚,肯信秋风独旅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七夕集杯比部》并非董其昌的作品,而是明代的诗人所作。这首诗的作者是明朝书画家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董其昌是明代著名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及第,历任翰林院编修、南京礼部尚书等职,卒后谥“文敏”。

《七夕集杯比部》是董其昌的一首诗。全诗如下:
画省谁兼吏隐名,酒人只合向公荣。
河明忽散朝峰爽,砧响遥翻夕籁清。
千里莼羹回客梦,七襄诗句属长城。
狂来星汉低相倚,肯信秋风独旅情。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七夕节时的情景。诗中描述了一幅宁静的画面:早晨的阳光洒在朝廷之上,景色显得格外清爽;远处传来了打谷场上的砧声,伴随着夜晚的虫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同时提到了家乡的食物——千里莼羹和七襄的诗句,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一种孤独旅行的情感,即使是在秋天的夜晚,也难以抑制内心的孤寂。

《七夕集杯比部》实际上是董其昌所作的一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述,展现了一个宁静而深沉的文人世界。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董其昌的艺术才能,也为后人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明代文化和艺术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