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水年年长五湖,闲勋耐可叶龙图。
直愁野鹤轻逋客,漫向雕虫老壮夫。
梦到清都当有署,赐来灵寿未将扶。
揽揆不作寻常祝,庭际桐阴凤引雏。
寿敬新杜封公七帙
介绍
《寿敬新杜封公七帙》是明代诗人董其昌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等,明代著名书画家与文人。他的诗作不仅体现了深厚的文学功底,而且蕴含了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寿敬新杜封公七帙》便是其中一首脍炙人口之作。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在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从创作背景来看,《寿敬新杜封公七帙》反映了作者董其昌的个人情感以及对友人寿敬新的敬意。据历史记载,此诗是在董其昌拜访一位名为杜封公的友人时所作。杜封公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使得董其昌在创作时充满了敬意,同时也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这种背景为诗歌增添了几分厚重感,也使得整首诗歌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情感交流。
在艺术形式上,《寿敬新杜封公七帙》采用典型的七言律诗形式,这在当时是一种较为成熟的诗歌体裁。律诗通常要求每句字数整齐划一,且押韵严格,这需要作者具备高超的音韵掌控能力。董其昌在创作此诗时,巧妙地运用了平仄声调的和谐与对比,使整首诗读起来既朗朗上口又富有节奏感。同时,通过对景致的细腻描绘,如“烟水年年长五湖”和“野鹤轻逋客”,展现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体现了董其昌对自然美的独到见解和艺术追求。
在思想内涵方面,《寿敬新杜封公七帙》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更是一篇蕴含哲理的作品。诗中的“直愁野鹤轻逋客,漫向雕虫老壮夫”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态度的向往,以及对束缚自己精神追求者的批判。这种思想在当时社会中颇具代表性,体现了董其昌对于个体自由和社会责任感的深刻认识。通过这样的表达方式,董其昌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才情,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某些文化特征。
《寿敬新杜封公七帙》是董其昌以七言律诗形式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展示了作者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深厚造诣,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个人情感。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董其昌的文学成就与思想深度,也能够从中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美与人生哲理的独特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