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周绣海七十

金门避世意何如,又见宾筵祝哽初。
自昔清言称卫壁,人今载酒访陶庐。
海壖耆旧应添籍,江左风流事可书。
恰羡黄花青女节,纷敷兰玉映庭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寿周绣海七十》是明代董其昌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祝福和对当时文人画派的评价。下面将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明松江府华亭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天启时累官南京礼部尚书。因反对阉党专政,请求辞官归隐。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三年后致仕。他工书法,初学颜真卿,又学虞世南,出入魏晋各大家,自成一代风格。同时,他也擅长山水画,远宗董源、巨然,近学黄公望、倪瓒,融其笔墨,自成清润明秀一格。在画论中,他标榜文人气息,以佛教宗派喻画史各家为“南北宗”,推崇南宗为文人画之正脉,影响波及至今。
  1. 作品内容
  • 开头部分:“金门避世意何如”,“金门避世”意味着远离官场,隐居山林,“意何如”则表达了内心的感慨或询问。
  • 中间部分:“又见宾筵祝哽初”,“宾筵”指的是宴会场所,“祝哽”指宾客饮酒过多,可能有些哽咽,反映出当时的氛围与交流。
  • 结尾部分:“海壖耆旧应添籍”,“海壖”指的是海边的村落,“耆旧”指的是年长者,“应添籍”意味着这些年老有德之人应当被记录在册。
  • 最后部分:“江左风流事可书”,这里的“江左”指的是江东地区,即今天的江苏一带,“风流事”指的是当时的文人雅事,“可书”表示这些事情值得记载。
  1. 艺术特色
  • 语言表达:《寿周绣海七十》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际交往的描述,展现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艺术生活的人生态度。
  • 意境营造:整首诗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社会氛围,反映了作者对于那个时代文人画派的推崇和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

《寿周绣海七十》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通过了解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和社会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