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延津署阁

杰阁凭栏四望通,幔亭云接玉华峰。
若非夙有烟霞骨,安得仙山在部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延津署阁》是明代诗人董其昌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详细分析:

  1. 作者简介
  • 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明末清初著名文人、画家。他不仅是一位书画大家,也是诗坛上的佼佼者。他的诗歌多反映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
  1. 诗歌原文
  • 杰阁凭栏四望通:描绘了一幅宏伟建筑的形象,象征着权力或者地位的象征,同时也暗示了空间的开阔和视野的深远。
  • 幔亭云接玉华峰:使用了“幔亭”一词,给人以朦胧美的感受,而“玉华峰”则可能暗指某种高洁、神圣的境界。
  • 若非夙有烟霞骨,安得仙山在部中: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越世俗、达到理想境界的渴望,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
  1. 写作背景
  • 《题延津署阁》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其个人经历有关。作为一位生活在明朝末年的文人,董其昌可能见证了社会的动荡和政治的腐败,这种环境下,他更加珍视自然的美和心灵的宁静。因此,这首诗可能是他在寻求内心平和与精神寄托时所创作的。
  1.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通过“幔亭云接玉华峰”这一形象,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的内心世界相联系,形成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美感。
  • 含蓄深沉:诗中的许多意象都留有想象的空间,使得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解读和感受,这种特点使得《题延津署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潜力。
  1. 思想内涵
  • 《题延津署阁》不仅展现了董其昌对自然美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和理想的深刻思考。通过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诗人表达了对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渴望。

《题延津署阁》不仅是董其昌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他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意蕴,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