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清见访赠别

曾参援神契,因注狐首经。
三才总民行,九星披地灵。
化为白鹤仙,寻我枕烟庭。
倒倾青锦囊,馀子徒听荧。
忽梦宛溪霜,远游怆砳零。
来时栗始芽,去时枫换青。
赠尔九峰霞,可以破沉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赵孟清见访赠别》是明代著名诗人董其昌的作品。下面,将深入探索这首诗及其背景、作者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性:

  1. 作者介绍
  • 作者生平: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画家。他出生于华亭(今属上海市松江区),是万历十七年的进士,曾担任过编修等职。在天启年间,因其直言敢谏而被罢官。崇祯四年,董其昌复起旧职,掌詹事府事,但三年后再度辞官。他的书法造诣深厚,尤其在山水画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
  1. 诗句原文
  • 诗句原文:“曾参援神契,因注狐首经。三才总民行,九星披地灵。化为白鹤仙,寻我枕烟庭。倒倾青锦囊,馀子徒听荧。忽梦宛溪霜,远游怆砳零。来时栗始芽,去时枫换青。”
  • 诗句翻译:“曾参援神契,因注狐首经。三才总民行,九星披地灵。化为白鹤仙,寻我枕烟庭。倒倾青锦囊,馀子徒听荧。忽梦宛溪霜,远游怆砳零。来时栗始芽,去时枫换青。”
  1. 作品赏析
  • 艺术风格:董其昌的这首诗以其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流转的哲学思考。诗中的“白鹤仙”、“枕烟庭”等意象,传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
  • 文化意义:在中国文化中,自然界常常被赋予深厚的象征意义。董其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宇宙万物规律的理解和尊重。这种文化内涵不仅体现了董其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也展现了其作为文人画家的独特视角。
  1. 历史地位
  • 文人画的代表:董其昌的绘画成就同样卓越。他在山水画领域深受董源、巨然的影响,同时也吸收了黄公望、倪瓒等人的笔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清润明秀风格。这种风格不仅在当时受到推崇,而且在今天依然是中国绘画研究的重要内容。
  • 文人精神的象征:董其昌的诗文和绘画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创作的成果,更是文人精神的象征。他的作品中所体现的超脱世俗、追求高洁的人生态度,至今仍激励着无数艺术家和学者。
  1. 社会影响
  • 艺术创作的影响:董其昌的艺术思想和创作实践,对后世文人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他的影响下,许多后来的文人画家在艺术风格上也有所创新和发展,使得中国绘画艺术更加丰富多彩。
  • 文化传承的作用:董其昌不仅在艺术上有所成就,更重要的是,他在文学和绘画上的才华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他的诗文和画作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使后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并继承中华文化的传统。

董其昌的《赵孟清见访赠别》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座文化宝库,它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通过对这首诗及其背景、作者、作品赏析的分析,可以深刻感受到董其昌作为一位伟大文人画家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从而进一步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宝贵和重要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