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峰峦合,云扃昼阒寥。
虚窗临树杪,曲阁绕山腰。
何事劳车马,频年走市朝。
却惭林下衲,闭户草萧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野寺峰峦合,云扃昼阒寥。
虚窗临树杪,曲阁绕山腰。
何事劳车马,频年走市朝。
却惭林下衲,闭户草萧萧。
《游昭武福山寺》是明代诗人黄仲昭创作的一首古诗。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作者简介:黄仲昭(原名潜,字仲昭),号未轩、退岩居士,兴化府莆田县人。他以理学和史家名世,有京都“三君子”和“翰林四谏”之称。黄仲昭明成化二年(1466)进士,历任翰林编修、江西提学佥事等职。他的诗歌多反映其对理学的崇尚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创作背景:《游昭武福山寺》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黄仲昭的个人经历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诗中通过描写福山寺的自然景观和僧人的生活状态,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意境的营造和语言的精炼上。诗中的意象生动,如“野寺峰峦合,云扃昼阒寥”,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同时,诗中也不乏对佛教哲学的探讨,如“却惭林下衲,闭户草萧萧”,反映了作者对修行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游昭武福山寺》作为黄仲昭创作的一首古诗,不仅在艺术上有着较高的成就,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