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瑞金往石城过鹅公岽作

嶙嶒高岽切云霞,倦客经行思转赊。
深径黄茅数十里,荒村绿树两三家。
羊肠诘屈循崖转,马足凌兢怯石斜。
世路险巇宁独此,市朝平坦更堪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瑞金往石城过鹅公岽作》是明代诗人黄仲昭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哲理意蕴,成为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品。下面将围绕这首诗展开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黄仲昭(1466-1545),字仲昭,号未轩、退岩居士,兴化府莆田县人。明代成化二年进士,历任翰林编修、江西提学佥事等职。因其理学造诣深厚与史家才名,被誉为“翰林四谏”。他的作品涵盖了政治、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展现了其博学多识的一面。

  2. 诗歌原文:嶙嶒高崠切云霞,倦客经行思转赊。深径黄茅数十里,荒村绿树两三家。羊肠诘屈循崖转,马足凌兢怯石斜。世路险巇宁独此,市朝平坦更堪嗟。

  3. 主题思想: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旅途的感慨以及对于世态炎凉的认识。通过对山川景象的描绘,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对繁华背后隐藏的辛酸和艰难有所揭示。

  4. 艺术特色:在艺术形式上,黄仲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拟人的手法,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还饱含深刻的思想内涵。例如,通过描述山川的高峻和道路的险恶,来象征人生旅途的艰辛和复杂。

  5. 文化影响: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黄仲昭的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当时的文学风貌,也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作品被广泛研究和传颂,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了解《自瑞金往石城过鹅公岽作》这首诗及其作者的生平背景、作品原文、艺术特色、主题内容以及文化意义,可以更好地欣赏和评价黄仲昭的文学成就。这不仅是对古代文学的一种传承和尊重,也是对人类精神追求的一次深刻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