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南安道源堂

乾坤有此三夫子,邂逅于兹岂偶然。
数卷图书探道妙,一襟风月悟心传。
斯文统绪承先圣,理窟渊源启后贤。
我欲抠衣挹温厉,德容无计起重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谒南安道源堂》是明代诗人黄仲昭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谒南安道源堂再用前韵》的作者,原名黄潜,字仲昭,号未轩、退岩居士,是明成化二年(1466)进士,曾历任翰林编修、江西提学佥事等职,有“三君子”、“翰林四谏”之称。他以理学和史家闻名,被后人传颂不已。

  2. 诗歌原文:乾坤有此三夫子,邂逅于兹岂偶然。 数卷图书探道妙,一襟风月悟心传。 斯文统绪承先圣,理窟渊源启后贤。

  3. 诗歌赏析:黄仲昭在诗中表达了对古代文化传承的尊重和敬仰。通过“乾坤有此三夫子,邂逅于兹岂偶然”两句,展现了他对历史上三位伟大思想家的崇敬之情。同时,“数卷图书探道妙,一襟风月悟心传”则反映了他在学习和研究中的严谨态度以及对哲学和历史的深刻理解。最后,“斯文统绪承先圣,理窟渊源启后贤”这两句则表明了他对文化传承的重视,认为先圣的教义和智慧是后代学者学习和继承的基础。

黄仲昭的《谒南安道源堂》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作品,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和思想精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