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缥缈漾晴波,争似君侯惠泽多。
玉雪襟怀涵霁月,冰霜崖谷转阳和。
闾阎不识催租吏,田野时闻击壤歌。
圣代循良应有传,姓名指日入编摩。
赠三山太守唐侯廷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三山太守唐侯廷贵》是明代诗人黄仲昭创作的作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赢得了后世的赞誉。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作者简介:黄仲昭(1466年—1545年),字仲昭,号未轩,别号退岩居士,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他在成化二年中进士,曾任翰林编修、江西提学佥事等职,因其深厚的理学造诣及杰出的史学成就,被时人誉为“三君子”“翰林四谏”,是明朝文坛上一位重要人物。
诗歌原文:
闽江缥缈漾晴波,争似君侯惠泽多。
玉雪襟怀涵霁月,冰霜崖谷转阳和。
闾阎不识催租吏,田野时闻击壤歌。
圣代循良应有传,姓名指日入编摩。诗歌赏析:《赠三山太守唐侯廷贵》是一首充满哲理与自然景观描绘的诗作。首句“闽江缥缈漾晴波”形象地描绘了闽江水波荡漾的景象,给人以宽广、深远的感觉。第二句“争似君侯惠泽多”则直接赞美了作者所敬仰的官员唐侯廷贵的政治才能和恩惠。第三句“玉雪襟怀涵霁月,冰霜崖谷转阳和”通过对比“玉雪”(纯洁无暇)与“冰霜”(坚韧坚强)来形容唐侯廷贵的品质,既有外在的清冷,也有内在的温暖。最后两句“闾阎不识催租吏,田野时闻击壤歌”则是从百姓生活的角度出发,展现了唐侯廷贵治理下的和谐宁静的社会风貌。
《赠三山太守唐侯廷贵》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高度的成就,而且在文化传承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价值。作为明代文人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卓越的审美眼光,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