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过涿州

青山冉冉夕阳浮,绿树微茫见涿州。
白雁声寒燕塞晚,丹枫叶落蓟门秋。
渔舟荡漾归江浦,画角凄凉起戍楼。
黄帝蚩尤俱寂寞,眼前赢得水东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晚过涿州》是明代诗人黄仲昭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在傍晚时分经过涿州时的所见所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晚过涿州》的作者黄仲昭,原名潜,字仲昭,号未轩,又号退岩居士。他以理学和史家名世,明成化二年(1466年)进士,曾历任翰林编修、江西提学佥事等职,有“京都三君子”、“翰林四谏”之称。
  2. 诗歌原文及译文:《晚过涿州》全诗如下:
    青山冉冉夕阳浮,绿树微茫见涿州。
    白雁声寒燕塞晚,丹枫叶落蓟门秋。
    渔舟荡漾归江浦,画角凄凉起戍楼。
    黄帝蚩尤俱寂寞,眼前赢得水东流。
  • 这首诗描绘了黄昏时经过涿州的美景,从夕阳到绿树,再到白雁、丹枫和渔舟,画面生动而富有层次感。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如黄帝和蚩尤的历史遗迹,以及时间的流逝和水的东流。
  1. 作品赏析:《晚过涿州》作为黄仲昭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内涵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与历史遗迹的映衬,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历史沉淀的独特感悟。诗中的“黄帝蚩尤俱寂寞,眼前赢得水东流”一句,更是将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流动巧妙地结合起来,让人不禁思考历史的变迁与自然的永恒。
  2. 写作背景:《晚过涿州》创作于明朝时期,当时黄仲昭作为一名官员,常常需要外出处理政务,而在繁忙之余,他也会抽时间来感受大自然的美和历史的沉淀。正是这种对美的热爱和对历史的追求,促使他写下了这首充满诗意的作品。

《晚过涿州》不仅展现了黄仲昭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艺术感知力,更体现了他对生活和历史的深刻理解。这首诗不仅是黄仲昭文学成就的代表,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