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天妃庙朝天阁

扁舟乘兴访湄州,独向朝天阁上游。
钟送清声闻两岸,树移寒影落中流。
云开平海见谯櫓,潮益禧江度客舟。
吟倚阑干清不断,天风吹起海门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天妃庙朝天阁》是明朝诗人黄仲昭创作的古诗,该诗描写了诗人乘舟游览湄州岛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黄仲昭:原名潜,字仲昭,号未轩,又号退岩居士。兴化府莆田县人,明代文学家、历史学家。
  • 仕途经历:黄仲昭在明成化二年(1466年)进士及第后,历任翰林编修、江西提学佥事等职,因其理学和史家名世而受到赞誉。
  • 文学贡献:有“三君子”、“翰林四谏”之号,以理学和史家名世。
  1. 诗歌原文
  • 扁舟乘兴访湄州,独向朝天阁上游。
  • 钟送清声闻两岸,树移寒影落中流。
  • 云开平海见谯橹,潮益禧江度客舟。
  • 吟倚阑干清不断,天风吹起海门秋。
  1.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登天妃庙朝天阁》通过对湄州岛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绘的山水之间。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细腻的语言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与思考。
  1. 文化背景
  • 湄洲岛:作为妈祖信仰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湄洲岛在中华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诗人在游览湄洲岛时,感受到了浓厚的妈祖文化氛围,这也成为他创作灵感的源泉。
  • 历史传说:在《登天妃庙朝天阁》中,诗人还融入了一些历史传说元素,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历史的传承和致敬。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各种意象,如“扁舟”、“钟声”、“树影”等,构建出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使读者能够在脑海中形成生动的图像。
  • 韵律和谐:诗句的排列顺序和节奏感都十分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登天妃庙朝天阁》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意义的诗歌,也是黄仲昭文学才华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朝时期的社会风貌、文人墨客的生活情趣以及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