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人事底推迁,一别俄经二十年。
华屋几空玄鸟计,沧江重对白鸥眠。
前程扰扰三义路,往事滔滔百道川。
共语平生夜来雨,故人高榻未虚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天时人事底推迁,一别俄经二十年。
华屋几空玄鸟计,沧江重对白鸥眠。
前程扰扰三义路,往事滔滔百道川。
共语平生夜来雨,故人高榻未虚悬。
《雨中过同川访王性中斋居寓宿话旧》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作于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秋,时在杭州任通判的苏轼,与友人王巩相偕游西湖至北高峰,夜宿山下僧舍,次日晨冒雨访王性中斋舍。
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
雨中过同川访王性中斋居寓宿话旧
湖山经醉惯,风雨故人来。
犹把空名挂,聊持薄俸回。
西峰当户竹,南涧绕窗苔。
静听松声晚,书窗待月开。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和环境,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山水画卷。次联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久别重逢的喜悦之情。第三联通过“空名”和“薄俸”,暗示了自己仕途不顺,生活艰难的处境。第四联以西峰当户竹、南涧绕窗苔为景,展现了作者闲适安逸的生活情趣。第五联以静听松声晚、书窗待月开,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最后,全诗以“静听松声晚,书窗待月开”作为结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这首诗语言简练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和独特个性。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追求自由自在、超脱尘世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