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上昨日风雨来,溪上船子冲潮回。白鸥微茫波岛屿,绿树恍惚迷尘埃。
烟昏气黑夜滂渤,石梁茅屋多倾颓。壶公画里何悠哉,写此世外之蓬莱。
弱水不渡良可哀。
瓢隐画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瓢隐画歌》是明代诗人虞堪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色画卷。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作者介绍:《瓢隐画歌》的作者是虞堪,字克用,一字胜伯,号青城山樵,是元代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而且是一位藏书丰富的学者,对先世手泽极为珍视。他的诗作多反映隐居生活和山水田园之美。
作品原文:溪上昨日风雨来,溪上船子冲潮回。白鸥微茫度岛屿,绿树恍忽迷尘埃。烟昏气黑夜滂渤,石梁茅屋多倾颓。壶公画里何悠哉,写此世外之蓬莱。弱水不渡良可哀。
诗歌鉴赏:《瓢隐画歌》以其优美的诗句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诗中的“烟昏气黑夜滂渤”和“石梁茅屋多倾颓”等句子,形象地描绘了风雨交加、环境破败的景象。然而,诗人并未沉溺于悲情之中,反而在“壶公画里何悠哉”一句中,表达了对世外桃源般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体现了作者追求心灵自由和超脱的精神境界。
文化背景:虞堪所处的元末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许多文人选择隐居山林,以文会友,寄托哀思。虞堪本人也是一位杰出的文人,不仅在文学上有卓越成就,还在书法和绘画方面有所建树。这种文化背景为《瓢隐画歌》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瓢隐画歌》不仅以其优美的诗句和深邃的内涵著称,更因其蕴含的哲理和情感价值而被后人传颂。它不仅展示了虞堪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也成为了研究中国古代山水诗的重要文献。通过深入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背景,可以进一步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