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师中秋寿诞

龟石潭头一草堂,中秋明月照沧浪。
仰观天□何寥廓,欢与群英共霁光。
老去诗怀多活泼,重来花甲倍寻常。
门生欲为先生祝,封寄南山第五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柳师中秋寿诞》是明代诗人杨起元所作

杨起元,字孟扬,号白石,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物入诗,善于捕捉自然界的细微变化,赋予其深刻的情感和哲理。《柳师中秋寿诞》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中秋佳节的喜悦之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蕴含了诗人对生命、学问与岁月流转的深刻体悟。

在《柳师中秋寿诞》中,杨起元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秋夜场景。“龟石潭头一草堂,中秋明月照沧浪。”开篇即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清幽的画面,月光洒在静谧的潭边,为读者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紧接着“仰观天宇何寥廓,欢与群英共霁光”两句,则通过仰望天宇的辽阔无垠,与文人雅士共享月下的光辉,传达出诗人对于人生际遇的豁达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中的“老去诗怀多活泼,重来花甲倍寻常”,反映了诗人虽历经沧桑,但内心仍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激情,以及对学术追求的执着。这种心态使得诗人在重游旧地时,感受尤为深刻,从而更加珍惜每一次与同侪相聚的机会。

杨起元的诗歌常常体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在《柳师中秋寿诞》中,“门生欲为先生祝,封寄南山第五章”一句,不仅是对老师的一种敬意和祝福,也是对师生情谊的真挚表达。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也展示了文学作品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柳师中秋寿诞》不仅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吸引着读者,还承载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和历史使命。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赏析,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风采,还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