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早春

茸茸草色变枯荄,簌簌寒梅落径苔。
山顶雪惟朝北在,水边风已自东来。
不须银管催莺出,便好珠帘为燕开。
见说岭南春更早,桃花流水胜天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豫章早春》是明代诗人杨基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杨基生平:杨基,字刚中,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生于吴县(今苏州)。元末入张士诚幕府,明洪武初累官至山西按察使。他的其他作品还包括《眉庵集》,这是其文学成就的重要体现。
  • 诗作风格:杨基的诗歌以豪放和细腻见长,他擅长运用典故和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得其诗歌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
  1. 诗作原文
  • 茸茸草色变枯荄,簌簌寒梅落径苔。
  • 山顶雪惟朝北在,水边风已自东来。
  • 不须银管催莺出,便好珠帘为燕开。
  • 见说岭南春更早,桃花流水胜天台。
  1. 诗意赏析
  • 景色描绘:杨基通过“茸茸草色变枯荄”等句,生动地描绘了豫章早春时节的草木变化,以及寒梅落在路径上的细碎场景。
  • 自然观察与感悟:杨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传达了自己对春天到来的独特感受和领悟。
  1. 创作背景
  • 写作时间:《豫章早春》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根据其描写的内容可以推测是在春天或春季。
  • 创作地点:虽然未明确指出具体地点,但考虑到杨基的家乡在浙江嘉州以及后来在江西吴县生活,可以推断这首诗可能写于他生活的江南地区。
  1. 艺术特色
  • 语言表达:杨基的诗作语言简洁明快,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意境营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杨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早春氛围。

《豫章早春》是杨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豫章早春美景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描写,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自然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