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太华寺

风日太华好,重来是隔年。
池光浮六诏,树色接诸天。
翠霭莺花路,黄云燕麦田。
老怀非暇豫,农事正春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再游太华寺》—— 明代诗歌赏析

在《再游太华寺》中,明代诗人黄衷用其精湛的诗艺描绘了一次对古寺庙的回访。这首诗作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造诣,更通过细腻的文字将太华寺的自然风光、历史沉淀与人文情怀生动地呈现出来。

诗人以“风日太华好,重来是隔年”开篇,表达了时隔一年再次游览此地的感慨与喜悦。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体现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视。接着,“池光浮六诏,树色接诸天”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勾勒出了一幅和谐宁静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太华寺之中,感受那份远离尘嚣的宁静。

在诗句“翠霭莺花路,黄云燕麦田”中,诗人通过色彩鲜明的意象,将太华寺周围的景色生动展现出来,既有山间的云雾,也有田间的金黄,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而“老怀非暇豫,农事正春先”则透露出作者虽然心怀感慨,但依然关心农事,体现出他对生活的深切理解和尊重。

诗中的“清查积年侵羡,得粟十余万石。”一句,不仅反映了诗人在政治生涯中的功绩,也展现了他勤勉务实的性格。这种品质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得整首作品既具有历史价值,又充满生活气息。

《再游太华寺》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展现。它让我们得以一窥古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同时也启示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不忘欣赏自然之美、珍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