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发仍烦障,缘随太俗忙。
未知依宪节,得似引慈航。
白辍斋时磬,谁拈佛日香。
何当息徒御,归尔旧清凉。
僧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僧夫》是明代诗人黄衷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更为详细的介绍:
作者背景:黄衷,字子和,是明代广东南海人。他的文学成就在历史上有着一定的影响,其生平事迹也颇为丰富。
诗歌主题:这首诗以佛教文化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以及对修行、超脱的向往。诗中通过对僧徒生活的描述,展现了一种远离尘世的宁静与淡泊。
艺术手法:《僧夫》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如“白辍斋时磬”和“谁拈佛日香”,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境,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通过这样的艺术手法,诗人传达了他对佛法和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
文化意涵:在中国文化中,佛教不仅是一个宗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象征。通过《僧夫》这一作品,黄衷展示了他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的某种程度的批判和超越。这种文化意涵对于理解古代社会的宗教观念及文人的生活态度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影响:尽管黄衷生活在明朝,但《僧夫》作为其代表作之一,至今仍然被人们所传颂。它不仅代表了黄衷个人的艺术成就,也成为了研究明末清初文学和佛教文化的重要文本。
《僧夫》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份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化遗产。它不仅记录了黄衷个人的思想和情感,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状态和文化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