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阳七夕江中纳凉

微风披石壁,馀爽度棕林。
搔首生秋兴,移舟泊水心。
炎蒸将出伏,岑寂欲横参。
若个红楼喜,天孙得幸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辰阳七夕江中纳凉》是明代诗人黄衷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也折射出明代社会的文化风貌。以下将详细探讨该诗的内容、艺术特色和历史背景:

  1. 作者简介
  • 生平简介:黄衷,字子和,是明代广东南海人,曾担任南京户部主事、湖广参政等职,官至兵部右侍郎。他的一生可谓仕途顺达,政绩显著,在多个岗位上均有突出表现。
  1. 原文节选
  • 微风披石壁,馀爽度棕林。搔首生秋兴,移舟泊水心。炎蒸将出伏,岑寂欲横参。若个红楼喜,天孙得幸临。
  • 微风披石壁,馀爽度棕林。搔首生秋兴,移舟泊水心。炎蒸将出伏,岑寂欲横参。若个红楼喜,天孙得幸临。
  1. 作品特点
  • 意境高远:诗中的“微风”与“棕林”,描绘出了一幅清新脱俗的自然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 情感真挚: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巧妙地抒发了自身的情感。从开头的“微风”到结尾的“红楼”,诗人的情感层层深入,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诗意。
  1. 创作背景
  • 社会背景: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也是文人墨客活跃创作的黄金时代。《辰阳七夕江中纳凉》的创作背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 个人经历:黄衷的个人经历也为他的文学作品增添了不少色彩。他在官场上的成功以及对于民间疾苦的关注,都在他的作品中有所体现。
  1. 文学价值
  • 语言韵味:《辰阳七夕江中纳凉》的语言优美且富有韵律感,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 思想深度:除了艺术性外,这首诗还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黄衷的《辰阳七夕江中纳凉》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古诗,更是明代文人生活和思想状态的一种反映。读者在阅读这首作品时,不仅能享受到其优美的文字,还能从中体会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