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庄定山和见素子二首

择君敷衽奉先皇,謇謇曾囊极諌章。
众稚口中成市虎,九夫肱下有坟羊。
虚车不见同人迹,古镜深含照魅光。
磬室萧条唯四壁,伤心初服芰荷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庄定山和见素子二首》是明代杨廉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更详细地探讨这首诗:

  1. 作者生平
  • 杨廉简介:杨廉(1452—1525),字方震,号畏轩,江西丰城人。他是一位明代的文学家,官至南京礼部侍郎。杨廉与罗钦顺友善,为居敬穷理之学的倡导者。他的文学作品多取材于六经,并涉猎广泛的学科领域,包括礼乐、钱谷、星历、算数等。杨廉的一生虽充满政治风波,但最终在世宗时升至礼部尚书。他的作品如《月湖集》等,反映了他对儒家文化的深厚兴趣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 诗作背景:杨廉创作《挽庄定山和见素子二首》的时间不详,但从内容来看,这首诗可能是在其担任南京礼部侍郎期间所作。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友人庄定山的哀悼之情,还反映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感慨以及对友人高尚品德的赞美。
  • 艺术成就:在文学上,杨廉以其深厚的学养和独特的文风著称。他的文学作品往往能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和个人的情感体验。杨廉的诗歌在明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其作品被后人广泛传颂。
  1. 作品原文及翻译
  • 原文
    择君敷衽奉先皇,謇謇曾囊极谏章。
    众稚口中成市虎,九夫肱下有坟羊。
    虚车不见同人迹,古镜深含照魅光。

  • 翻译
    选择君主以恭敬的态度侍奉先皇,
    我直言进谏曾经受到过重用的褒奖。
    众人口中成为市井之语,
    九夫肱下有坟墓般的羊。
    空车不显同人之迹,
    古镜深藏照出人的阴影。

  1. 作品赏析与评析
  • 主题:此诗的主题是对忠诚与正直的赞美,同时也隐含着对政治腐败和社会黑暗面的批判。通过描述庄定山的政治贡献和他死后的凄凉景象,表达了对其人格和事业的崇高敬意。
  • 艺术手法:杨廉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例如,使用“择君敷衽奉先皇”来表达自己对朝廷的忠诚,以及“謇謇曾囊极谏章”来展现自己敢于直言的勇气。此外,诗歌中的比喻“众稚口中成市虎,九夫肱下有坟羊”也非常形象地描绘了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危害。
  • 历史背景:此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明代中期,一个政治相对动荡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杨廉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刻洞察和对个人品德的坚持。
  1. 写作背景与文化意义
  • 写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杨廉任南京礼部侍郎期间所作,反映了他在任职期间的生活经历和政治态度。诗中对庄定山的哀悼,不仅是对其个人遭遇的同情,也是对其政治生涯的认可和尊重。
  • 文化意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忠臣贤士一直是备受歌颂的对象。《挽庄定山和见素子二首》通过对庄定山的赞美,传递了一种理想化的君臣关系和道德标准。同时,诗中也体现了文人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和个人品质的追求。
  1. 历史影响与评价
  • 历史影响:《挽庄定山和见素子二首》作为杨廉的代表作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展现了杨廉深邃的文采和独特的风格,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 评价:杨廉以其严谨的学风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而受到后人的评价。他的文学作品常常能够触及人心深处,引发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社会的深思。

《挽庄定山和见素子二首》是一首充满情感且富有哲理的诗作。通过对朋友的哀悼和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杨廉的文学才华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的缅怀,更是对那个时代的一种反思和总结,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