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和陈峰湖

尘世都交等大傩,微名应未怨蹉跎。
灯花夜色寻常动,榆荚春光积渐多。
霜里乌啼天已白,眼前民瘼鬒先皤。
丁宁莫作罗浮梦,惭愧山中看奕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除夕和陈峰湖》是明末著名诗人黄衷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对世事的感慨与伤离,还蕴含了深沉的讽寓和寄托之情,展现了作者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情感体验和艺术追求。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具体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黄衷,字子和,号梅坡,明代诗人,以诗作见长,尤擅长七绝。黄衷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金兵南下攻宋、北宋灭亡等重大历史事件均发生在他的一生中。这些经历深刻地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使其作品常常充满感慨和伤离之情。

  2. 诗歌原文:尘世都交等大傩,微名应未怨蹉跎。灯花夜色寻常动,榆荚春光积渐多。霜里乌啼天已白,眼前民瘼鬒先皤。丁宁莫作罗浮梦,惭愧山中看奕柯。

  3. 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除夕夜晚的景色与心情,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的感慨。“尘世都交等大傩,微名应未怨蹉跎”两句,诗人将自己置于乱世之中,感叹自己的微名未能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尊重,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怀。

  4. 历史背景:陈与义,字去非,号静庵,晚清时期湖南长沙人,为南宋诗人。其诗作多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对个人遭遇的感慨。《除夕和陈峰湖》创作于宋高宗建炎二年,当时中原大乱,形势危急。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作品往往充满了强烈的现实感和历史使命感。

《除夕和陈峰湖》不仅是一首反映诗人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曲时代悲歌,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切关注。通过对这首诗的了解,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