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禽时向屋山西,鹰爪狼牙百相齐。
晓静或眠云母障,午晴曾落牡丹畦。
相随万水千山渺,不道前乡后里迷。
某氏瓶罂谁复惜,社中无计制鼯鼷。
失猫戏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失猫戏咏》是明代诗人黄衷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失猫戏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在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黄衷,字子和,广东南海人,明弘治九年进士,历任南京户部主事、湖州知府、广西参政等职,后抚云南,镇湖广皆有政绩。官至兵部右侍郎,以八十岁高龄辞世。他的一生可谓勤勉尽责,政绩显著。其作品多涉及政治、民生等议题,展现了他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黄衷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岭南文化特色,其诗歌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
诗歌原文:《失猫戏咏》原文如下:“窥禽时向屋山西,鹰爪狼牙百相齐。晓静或眠云母障,午晴曾落牡丹畦。相随万水千山渺,不道前乡后里迷。某氏瓶罂谁复惜,社中无计制鼯鼷。”通过这段原文,可以看出黄衷描绘了一群猛禽在屋西聚集的情景,形象地描绘了它们锋利如鹰爪、锐利如狼牙的外观特征。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敬畏之情。此外,他还提到了“万水千山渺”和“前乡后里迷”,反映出他对人生道路的迷茫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失猫戏咏》不仅因其精湛的艺术手法而被广泛传颂,更因其所蕴含的深刻思想而具有不朽的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明代诗歌的艺术特点,更能从中汲取关于生命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