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赠三峰

满林梧竹弄秋声,芳菊岐亭未放英。
霜晓楼船迎度雁,山城衙鼓报迁莺。
九霄戎马抡才日,一道琴书入省程。
野客江湖还伏枕,停云歌动不胜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再赠三峰》是明代诗人黄衷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和对秋天景色的赞美。以下是对该诗歌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黄衷:明代著名的诗人,字子和,广东南海人,曾任南京户部主事等职,以清廉著称,官至兵部右侍郎。他的作品广泛流传,其中尤以《海语》、《矩洲集》等作品影响深远。
  1. 诗歌原文
    满林梧竹弄秋声,芳菊岐亭未放英。 霜晓楼船迎度雁,山城衙鼓报迁莺。 九霄戎马抡才日,一道琴书入省程。 野客江湖还伏枕,停云歌动不胜情。

  2. 诗歌解析

  • 意象描绘:《再赠三峰》通过“满林梧竹弄秋声”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象,用“霜晓楼船迎度雁”和“山城衙鼓报迁莺”展示了一个热闹的市井生活场景,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对比图景。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间接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 文化背景:黄衷作为明代的诗人,其创作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1. 历史评价
  • 在文学史上,《再赠三峰》被视为黄衷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主题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
  • 根据现有的资料显示,这首诗作在文学领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被后人广泛研究和传颂。
  1. 现代应用
  • 在当代文学创作中,许多诗人和作家受到《再赠三峰》的影响,从中汲取灵感,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现代诗作。同时,这首诗也被收录于各种文学选集和教育材料中,成为学习古代诗歌的重要资源。
  1. 文化意义
  • 《再赠三峰》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代表了古人对于自然美景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理解。

《再赠三峰》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诗歌,它是明代文人黄衷对自然之美、友情之深的独特诠释,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