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斋歌

人生快意苦不早,恰有高斋名得好。
翕辟长虚众妙门,碧阶春动元公草。
玄机不疾还自速,七十二候年年足。
邯郸道上枕边逢,到了功成黍先熟。
缓时终见鬼神情,世人未解徒相惊。
露花朝在夕照地,佳木排云阅代成。
汇如沧海泳九有,岂必奔流沙石走。
又如大旱望霖雨,渴壤徐滋甘沫透。
斋中有客手霹雳,驱江转岳无遗力。
高明直济佩韦风,张弦却笑安于棘。
古槐斋外黄沙路,数里逶迤接天去。
宫烟翠拂九关开,千骑火城看矩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缓斋歌》是明代诗人黄衷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艺术表现上也展现出了作者高超的诗歌造诣。下面将从多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解析:

  1. 作者简介
  • 作者背景:《缓斋歌》的作者是黄衷,他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诗人。他的诗作在历史上有着一定的影响力,通过他的诗歌作品,我们可以窥见他所处的历史时期文化与文学的风貌。
  1. 原文赏析
  • 内容主旨:这首诗的全文为“人生快意苦不早,恰有高斋名得好。翕辟长虚众妙门,碧阶春动元公草”。从字面上理解,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人生哲理,即人生追求快乐并不晚,只要有一个好的环境或机遇,便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 艺术手法:在艺术表现上,黄衷运用了多种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此外,诗中的意象也处理得十分巧妙,比如“碧阶春动元公草”中的“碧阶”象征着美好的环境,而“元公草”则寓意着学问或智慧。
  1. 作品影响
  • 历史地位:这首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较为重要,它不仅是研究黄衷个人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研究明朝以及更广泛历史时期文化与文学的重要资料。
  • 后世评价:虽然无法直接了解当时读者的具体感受,但根据黄衷的生平和其诗歌的风格,可以推断他的作品受到了一定的赞赏,并且对他的文学生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缓斋歌》不仅在文学价值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了解古代文人生活和思想的重要窗口。对于现代读者而言,通过这首古诗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也能从中汲取到人生哲理和创作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