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阳诸山和唐士絅

端居有素赏,适远无可欲。
忽见韶阳山,徙倚负初旭。
临胜辄改容,缓带不遑束。
乃知石丈奇,遐心委幽独。
楚人夸九疑,越客谈天目。
胡为混尘埃,吾方怨亭毒。
宛尔鸾鹄翔,瞥若熊豹伏。
又如矢心人,附耳相申告。
谁能荫芳茅,勿使风雨触。
何必桃花源,胡麻此中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韶阳诸山和唐士絅”并非一个文学作品,而是明代诗人黄衷的一首诗《韶阳诸山和唐士絅》中的一句。这首诗是黄衷对自然景观的描绘,通过具体的景象来表达作者的心境和情感。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的含义、背景以及其在文学上的价值:

  1. 作者简介:黄衷(1530—1604),字子中,号石丈,福建莆田人,明代诗人。他的作品多以描写山水田园为主,语言清新脱俗,风格独特。其诗作在明末清初的文学界享有盛誉,对后世影响深远。

  2. 诗歌原文解析

  • “端居有素赏,适远无可欲。”这句话反映了诗人远离尘嚣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他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 “忽见韶阳山,徙倚负初旭。”这句描述了诗人偶遇韶阳山时的情景,韶阳山作为地名,可能是作者所居住之地或者他常去游览的地方。
  • “临胜辄改容,缓带不遑束。”诗人面对美景时,情不自禁地改变了容貌,展现出对自然之美的极度欣赏。
  • “乃知石丈奇,遐心委幽独。”通过对比,诗人发现大自然的神奇之处,并由此产生一种隐逸山林的孤独感。
  • “楚人夸九疑,越客谈天目。”这里用楚人和越人的典故,展现了诗人对不同地域文化和自然景观的深刻理解。
  • “胡为混尘埃,吾方怨亭毒。”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名利的厌倦以及对官场的不满。
  • “宛尔鸾鹄翔,瞥若熊豹伏。”描绘了动物的生动形象,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动荡不安。
  • “又如矢心人,附耳相申告。”这里的“矢心人”可能指的是忠诚的人,而“附耳相申告”则传达了诗人渴望交流或倾诉的愿望。
  1. 诗歌的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黄衷善于运用各种自然意象和动物比喻,使得诗歌意象丰富,充满诗意。
  • 情感真挚:诗歌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他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体验。
  • 语言优美:黄衷的诗作语言优美,韵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1. 诗歌的主题思想
  • 隐逸情怀:诗歌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自然和谐: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 情感寄托: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和志向寄托在自然之中,体现了文人士大夫的情感世界。
  • 文化传承:通过对不同地域文化和自然景观的描述,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韶阳诸山和唐士絅”是一首充满诗意的古代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这首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是研究明代文学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