箐口关

箐口关何险,山头路更赊。
淩兢磨旋蚁,屈曲阵蟠蛇。
官舍惟孤舍,人家无一家。
客心何处切,夕照闪归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箐口关》是明代诗人杨慎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也反映了当时边远地区的真实生活状态。下面将对《箐口关》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 作者简介
  • 杨慎: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是明代的著名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生平充满了传奇色彩,曾历任翰林修撰、经筵讲官等职,在明朝的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他的人生也因直言进谏而屡遭挫折,最终被贬至云南永昌卫并在那里度过了晚年。
  1. 原文内容
  • “箐口关何险”:首句直接点题,以简洁的语句描绘出箐口关地势的险恶。
  • “山头路更赊”:进一步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山路崎岖,路途遥远。
  • “凌兢磨旋蚁”:形象地描写了蚂蚁在险峻地形中艰难爬行的景象,暗喻人在艰险环境中的不易。
  • “屈曲阵蟠蛇”:形容道路曲折盘旋,如同盘踞的蛇一般,增加了行进的难度。
  • “官舍惟孤舍”:指出官员所居之处只有一座孤零零的小屋,表达了一种孤独与凄凉的情感。
  • “人家无一家”:反映了当地居民稀少,村落凋敝的状况。
  • “客心何处切”:表达了游子在外的漂泊之感,心情难以安定。
  • “夕照闪归鸦”: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归鸟的影子,给人以宁静或寂寞之感。
  1. 作品特点
  • 精炼的文字:杨慎的诗作语言精练,每一个字都经过仔细斟酌,使整首诗既简洁又富有意境。
  • 深刻的情感: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深沉而真挚,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诗人的情感体验。
  • 独特的风格:杨慎的诗风格独特,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不乏细腻入微的描绘,展现了其多面的艺术才华。
  1. 艺术价值
  • 文化传承:《箐口关》是明代诗歌的一个缩影,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情感。
  • 审美体验:通过对自然的描摹,读者能够领略到大自然的壮美及其背后的人文情怀。

《箐口关》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也是对明代社会风貌的一种反映。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环境,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对于喜爱古典诗词的朋友来说,杨慎的《箐口关》无疑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