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房春夕

青云临鹿苑,焕景入虹梁。
燕坐诸天近,斋心五夜长。
尘埃徐孺榻,灯火赞公房。
隐隐闻清漏,迢迢出建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斋房春夕》是明代杨慎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简介
  • 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号月溪,又号逸史氏,四川新都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政治家。他在明代文学界占有重要地位,与李梦阳、徐祯卿并称为“明初三大作家”,其作品多有流传,其中《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尤为著名。
  1. 诗歌原文
    青云临鹿苑,焕景入虹梁。
    燕坐诸天近,斋心五夜长。
    尘埃徐孺榻,灯火赞公房。
    隐隐闻清漏,迢迢出建章。

  2. 诗句解析

  • 青云临鹿苑:这里的“青云”形容天空的景色,给人以高远之感,而“临鹿苑”则可能指的是一个美丽的园林或场所。整句诗描绘了天空中的云彩如同青云一般美丽,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 焕景入虹梁:“焕景”指的是光彩照人的景象,“入虹梁”则可能是指阳光或月光透过建筑物的梁柱,形成了美丽的景象。这句诗通过描绘光影交错的美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 燕坐诸天近:这里的“燕坐”可以理解为安静地坐着,而“诸天”则指天空中的各个方向。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安静的环境中仰望天空,感受到与天地相连的感觉。
  • 斋心五夜长:“斋心”可以理解为保持内心的宁静或清净,而“五夜长”则可能是指夜晚的时间很长。整句诗通过描写夜晚的宁静和持久,传达了诗人内心平静的情感。
  • 尘埃徐孺榻:这里的“尘埃”可能指的是地面上的灰尘,而“徐孺榻”则可能是指古代文人书房中的矮脚榻。整句诗通过描述地面灰尘的积累,反映了诗人在书房中长时间静坐的情景。
  • 灯火赞公房:这里的“灯火”可能指的是书房中的烛光,而“赞公房”则可能是指赞美或崇敬某个人的居所。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书房中灯光下的学习或创作场景的喜爱之情。
  • 隐隐闻清漏:这里的“清漏”可能是指古时计时用的漏壶发出的声响,而“隐隐”则形容声音微弱但清晰可闻。整句诗通过描绘听漏声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 迢迢出建章:这里的“建章”可能是指古代宫殿的名称,而“迢迢”则形容距离遥远。整句诗通过描绘从建章宫中传来的声音,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故国的思念之情。

通过对《斋房春夕》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到杨慎以其精湛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