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王云巢

红尘厌市廛,白首伴云眠。
巢父元无地,壶公别有天。
北山回俗驾,南岳定诗禅。
莫讶焦鹩细,逍遥且大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王云巢》是明代杨慎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通过描绘隐逸生活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超然物外的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杨慎(1486年-1559年),字用修,号月溪、升庵,四川新都人。明朝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和艺术家。他不仅是明朝的“三才”之一,还是明初“三大才子”之一,与解缙、徐渭并称为“南杨北解”,在文学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杨慎一生经历了坎坷,但他的作品却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他的诗歌多以自然景物为主题,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杨慎的文学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推崇,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作品原文
    红尘厌市廛,白首伴云眠。
    巢父元无地,壶公别有天。
    北山回俗驾,南岳定诗禅。
    莫讶焦鹩细,逍遥且大年。

  2. 作品赏析

  • 自然与隐逸:《寄王云巢》通过描绘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场景,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其中“红尘厌市廛,白首伴云眠”两句,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厌倦尘世喧嚣,向往归隐山林的愿望。同时,“莫讶焦鹩细,逍遥且大年”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超然物外、自在逍遥的人生态度。
  • 隐逸哲学:杨慎的这首诗也体现了隐逸哲学中的一些核心思想。例如,“北山回俗驾,南岳定诗禅”暗示着诗人希望摆脱世俗的束缚,寻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这种思想在古代文人中颇为流行,尤其是在面对官场失意或政治斗争时,许多文人会选择隐居山林,以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寄王云巢》作为杨慎的代表之作,不仅展示了其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了解,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以及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