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张愈光

刘安悲落木,曹植感飞蓬。
夜雨灯前梦,秋霜镜里容。
绵绵思远道,戚戚苦无踪。
何日来仙驾,青天骑白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张愈光》—— 杨慎的抒情佳作

《寄张愈光》,一首由明代著名文学家杨慎创作的五言律诗,其情感深邃且细腻。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深厚的思念之情。在阅读这首诗的过程中,我被其中的意境深深吸引,感受到了作者对友情的独特理解以及他对自然景物的敏锐感受。

诗歌开篇便通过“刘安悲落木,曹植感飞蓬”两句,描绘了两位古代文人面对秋日落叶时的不同情感体验。刘安因落木而感到悲伤,曹植则因飞蓬随风而感到失落。这一开头巧妙地设定了一种时空背景,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接下来,诗歌转入直接表达诗人自己情感的部分,“夜雨灯前梦,秋霜镜里容。”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灯光下梦中的景象,还通过秋霜映照的面影来表现自己的内心状态。这种对比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与矛盾。

在后半部分,“绵绵思远道,戚戚苦无踪。”两句更是深化了诗歌的主题。诗人通过对遥远道路的无尽思念和孤独无依的感受,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结尾“何日来仙驾,青天骑白龙。”则以一种豪迈而不失浪漫的语气,表达了对友人重逢的期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是这首诗中最为动人的部分。

《寄张愈光》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种情感的传达,一种文化的传承。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更需要这样的文学作品来慰藉心灵,提醒我们不要忘记那些值得我们铭记的人和事。

杨慎的《寄张愈光》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也让我对于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典诗词有了更深的认识。这首诗不仅是对远方友人的深情怀念,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