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斋坐雨感怀书事二首

三月琴川四月还,虞山佳处尽跻攀。
曾于拂水岩头望,一塔烟中认玉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萧斋坐雨感怀书事二首’是明代诗人黄云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下面将从多个角度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黄云,字应龙,号丹岩,明苏州府昆山人。他出身贫寒,但好学不倦,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擅长写作和书法。黄云的生平和作品都体现了他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1. 创作背景
  • 《萧斋坐雨感怀书事二首》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黄云在弘治年间以岁贡的身份担任瑞州训导,期间他游历了许多名胜古迹,包括拂水岩和虞山等。这些丰富的经历使他有机会观察和感受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这些都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1. 作品原文及翻译
  • 原文:《萧斋坐雨感怀书事二首》是黄云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第二首如下:残书遍阅就窗明,少畅闲情赖鸟声。断送春归花事了,一番细雨绿阴成。
  • 翻译:第一首描述了他在书房中静坐听雨的情景,窗外的景色和声音让他感受到了一种宁静与和谐。第二首则描绘了春天结束、花朵凋零后,一场细雨让绿色的树叶更加茂盛的景象。
  1.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残书”、“窗明”、“鸟声”等,通过这些意象的交织,构建出一个静谧而充满生机的画面。
  • 情感真挚:黄云在诗中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传达了他内心的感慨和思考。
  1. 赏析与注释
  • 黄云的《萧斋坐雨感怀书事二首》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更是一首蕴含哲理的作品。他在诗中通过对自然的描述,反映了自己对人生、宇宙的思考和感悟,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1. 文化价值与影响
  • 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受到广泛的赞誉,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被收录于多种古代文学选本中,成为研究明代文学的重要文献。同时,这首诗也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被后人传颂不衰。

《萧斋坐雨感怀书事二首》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思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黄云高超的文学造诣,也体现了他深厚的人文关怀。这首诗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