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雨中简同侪

三年同作圜扉客,料得闲边况味同。
酒到醒时情转恶,诗因愁处句还工。
润侵衣袂催寒雨,声透窗纱落叶风。
得失固应关定分,相看何必感秋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暮秋雨中简同侪》是明代诗人黄淮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在秋天和雨中与同伴们相聚时的感慨,也反映了他们共度时光的闲适与友情,以及由此产生的深刻情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黄淮(1366-1449),字宗豫,号介庵,永嘉(今属浙江)人。他于洪武三十年(1397)进士及第,随后进入仕途,历任中书舍人、翰林侍讲等职,最终官至户部尚书兼大学士。他的仕途生涯颇为显赫,但因疾病于宜德二年(1427)辞官,于正统十四年(1449)病逝。
  • 在政治生涯结束后,黄淮致力于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著有《介庵集》十五卷、《省衍词》一卷。
  1. 作品原文
  • “三年同作圜扉客,料得閒边况味同。” 描述了作者与朋友们共同度过了数年的岁月,彼此间的情谊深厚,如同同一圈中的宾客一样,有着相同的经历和感受。
  • “酒到醒时情转恶,诗因愁处句还工。” 反映了饮酒后情绪变得复杂,而诗歌的创作也因为忧愁而更加精进。
  • “润侵衣袂催寒雨,声透窗纱落叶风。” 描绘了雨中的景色,湿润的空气使衣袖感觉寒冷,窗外飘落的叶子和雨声交织成一幅秋天的图画。
  • “得失固应关定分,相看何必感秋蓬” 则表达了一种超然的态度,无论是得失还是人生的其他阶段,都不必过于敏感或感慨。
  1. 创作背景
  • 黄淮在官场的经历使他接触到了许多文人雅士,他们常常聚在一起饮酒作诗,交流思想。这种生活使得他们在繁忙的仕途之余找到了心灵的慰藉。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很可能发生在一次秋雨连绵的夜晚,黄淮与友人相聚于此,共赏雨中之景,品评诗文,从而创作出了这首表达友谊与人生感慨的诗篇。
  1. 作品赏析
  • 从内容上看,这首诗通过对秋雨和秋夜的描述,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友情的珍视。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从艺术手法上看,黄淮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如“酒到醒时情转恶”和“诗因愁处句还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诗歌更具深度和层次。同时,“润侵衣袂催寒雨”中的雨意与“秋风起兮白云飞”中的意象相呼应,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1. 写作风格
  • 黄淮的诗歌风格豪放中不失细腻,直白中带有深意。他的诗作往往能够抓住生活中的瞬间感受,并将其转化为永恒的艺术形象。
  • 在这首诗中,黄淮通过秋雨这一主题,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慨。这种情感的处理既自然又真挚,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

《暮秋雨中简同侪》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与人生感慨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丰富哲理和艺术美感的作品。它展示了黄淮作为政治家、学者之外的多面才华,以及他对人生、自然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