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张月沙同年

去年寄我平安字,此日讣音恨不平。
鼎水时闻枝上鸟,血痕疑是蜀魂声。
望穷峨岭眉增惨,泪逐巴江字不成。
海内知心还有几,池边翘俟凤争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悼张月沙同年》是明代诗人黄公辅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作品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逝去友人的哀思与怀念。以下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黄公辅,字振玺,广东新会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及第,曾官至御史,因忤触魏忠贤而辞职。之后,他转任江西参政,分守宝庆,有政绩表现。
  • 文学贡献:黄公辅的文学创作颇受后人推崇,其作品《悼张月沙同年》是其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1. 诗歌原文
  • 去年寄我平安字,此日讣音恨不平。
  • 鼎水时闻枝上鸟,血痕疑是蜀魂声。
  • 望穷峨岭眉增惨,泪逐巴江字不成。
  • 海内知心还有几,池边翘俟凤争鸣。
  1. 诗歌解读
  • 情感表达:《悼张月沙同年》以真挚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的深切怀念与哀悼之情。诗人通过描绘友人生前的生活场景与死后的悲怆氛围,使读者能感受到那份沉痛与不舍。
  • 艺术手法: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比喻,如“血痕疑是蜀魂声”和“池边翘俟凤争鸣”,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艺术美感,同时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古典文学素养与敏锐的观察力。
  1. 诗歌鉴赏
  • 意境营造:整首诗歌构建了一个充满哀愁与思念的场景,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亡友生活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悲凉之美。
  • 哲理思考:黄公辅在这首诗中也透露出一种人生无常的哲思,提示人们在面对生死离别时,应当珍惜当下,把握每一个能够相聚在一起的时刻。

《悼张月沙同年》不仅是黄公辅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明代诗歌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通过阅读这样的文学作品,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智慧与情感,还能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