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别意

悠悠三载任迂疏,尺寸何曾有可书。
方忆故园寻菊径,又从远道望匡庐。
骊歌祖帐踌躇甚,父老儿童缱绻馀。
马出郊原频引睇,岚光草色尽怆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常德别意》是明代诗人黄公辅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 首联:“悠悠三载任迂疏,尺寸何曾有可书。”表达了诗人在任职期间的闲适与自我反思,对个人成就和事业进展的淡然态度。
  • 颔联:“方忆故园寻菊径,又从远道望匡庐。”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离开家乡时的依依不舍和远行途中的思念之情。
  • 颈联:“骊歌祖帐踌躇甚,父老儿童缱绻馀。”展现了离别时亲朋好友的深情告别,以及他们依依不舍的情感。
  • 尾联:“马出郊原频引睇,岚光山色接云归。”表达了诗人骑马离开家乡时,眼前山峦叠翠、云水相拥的美好景象。
  1. 诗歌赏析
  •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出了作者对于故乡的深切思念和离愁别绪。黄公辅巧妙地使用自然景物作为背景,增强了诗句的情感深度。
  • “悠悠三载”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个人成长的相对缓慢,“尺寸何曾有可书”则反映了诗人在职位上的无所作为或不被重用。
  • 诗中“骊歌祖帐”体现了离别时的传统仪式,而“父老儿童缱绻馀”则表现了乡亲们的深厚情感。
  1. 写作背景:《常德别意(时量转江右)》是黄公辅的作品之一,其具体创作时间与地点不详,但可以从中感受到当时文人墨客的生活状况与情感体验。

  2. 艺术特色

  • 黄公辅的诗歌语言质朴而富有韵味,善于运用自然景观来表达内心情感。
  • 这首诗的结构紧凑,每一句都围绕主题展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层次感。
  • 通过对山水自然的描绘,诗人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可以发现《常德别意》不仅是一首情感细腻、意境深远的诗歌,还是一个充满历史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它让人们不仅能够欣赏到诗人的艺术才华,还能够从中体会到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