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李卜大

世界无情恶浪浑,瞻天愁绪不堪论。
荔园白板扉常掩,竹坞青萝蔓自翻。
幸得开霾舒霁日,可无挥麈狎清言。
渐从花底芟芜径,翘俟班荆话一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李卜大》是明朝黄公辅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也展现了其在艺术上的独到见解和创作才华。下面将介绍这首诗的原文、译文、注释等:

  1. 原文
    世界无情恶浪浑,瞻天愁绪不堪论。
    荔园白板扉常掩,竹坞青萝蔓自翻。
    幸得开霾舒霁日,可无挥麈狎清言。
    渐从花底芟芜径,翘俟班荆话一尊。

  2. 译文与注释

  • 译文: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界的忧虑与无奈,通过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其中,“世界无情恶浪浑”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而“瞻天愁绪不堪论”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内心感受,他感到前途渺茫,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 注释:黄公辅(字振玺),明广东新会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官御史后因忤魏忠贤去官,后迁江西参政,分守宝庆有政绩。
  1. 赏析及背景
  •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传达了作者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感悟和个人命运的感慨。在诗中,黄公辅运用自然景致来隐喻人的命运和社会的变迁,这种手法在古代诗歌中颇为常见。
  • 背景方面,这首诗的创作可能受到当时社会动荡和个人经历的影响。黄公辅在仕途上曾遭受挫折,后来虽有所成就但也未能完全摆脱过去的困扰,因此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一种忧郁和不平之气。

《寄李卜大》不仅是黄公辅个人情感和思考的体现,也是明代文人群体共同的文化特征和社会心态的一种反映。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的艺术才能,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对于现代读者而言,理解这首诗的背景和含义,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