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相别兰若里,而今咫尺如千里。
叹我老作放逐臣,喜君又为苍生起。
我思古人获我心,忧国忧民结念深。
未说江湖与廊庙,恻恻尽是此胸襟。
何以示之有周道,知君不愧此怀抱。
化理从教险地敷,调元应得丝纶早。
昔闻阙辅试萧翁,今见中州借寇老。
拜手天庭出帝畿,燕街草色映旌旗。
想象郊堤多杨柳,为君无由折此枝。
到处争迎旧宪使,春雨秋霜遍远迩。
吁嗟吾民正倒悬,愿君此去爱如子。
忆昔行赠李石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忆昔行赠李石叠》是明朝杨爵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作者介绍:杨爵,明朝的诗人。他的创作涉及了许多题材,包括对时政的关注和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忆昔行赠李石叠》就是他众多作品之一,展现了他在诗作中的艺术风格与思想深度。
诗歌原文:《忆昔行赠李石叠》的原文如下:
忆昔相别兰若里,
而今咫尺如千里。
叹我老作放逐臣,
喜君又为苍生起。
我思古人获我心,
忧国忧民结念深。
未说江湖与廊庙,
恻恻尽是此胸襟。
何以示之有周道,
知君不愧此怀抱。
化理从教险地敷,
调元应得丝纶早。诗的主题: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过去的怀念、对现实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希望。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未来的展望,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友人的深厚情感。
艺术特色:作为一首七言古诗,《忆昔行赠李石叠》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而著称。杨爵通过简洁的诗句传达了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历史背景:在研究中国古代诗歌的过程中,了解其创作背景对于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至关重要。杨爵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以及他的个人经历都可能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其诗作的主题和风格。
后世评价:历史上许多学者对杨爵的诗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杨爵的诗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能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作者的个人情感。同时,杨爵的诗歌也对后世的诗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成为研究明代诗歌的重要文献之一。
除了以上对《忆昔行赠李石叠》的介绍外,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细节:
- 诗歌鉴赏:在阅读杨爵的诗歌时,可以关注其语言的精炼性和意象的丰富性,同时理解其中的隐喻和象征,以更好地欣赏其艺术魅力。
- 文化背景:了解明代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有助于深入理解杨爵诗歌中的历史感和时代精神。例如,明朝的政治变迁、宗教信仰以及民间生活等方面都可能是理解这首诗的重要内容。
- 个人情感:杨爵作为一名官员,他的作品中可能蕴含着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读者在解读这些诗歌时,可能会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波动和内心世界。
《忆昔行赠李石叠》不仅是杨爵诗歌创作中的一个杰作,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珍品。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学的魅力,还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