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日过从喜,薇垣礼数稀。
杯深花共劝,坐久月同归。
南海楼船静,东吴粳稻肥。
使君能化俗,未许问渔矶。
谷日陈茶山少参席上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谷日陈茶山少参席上赋》是明代诗人黄佐创作的一首诗。在这首作品中,黄佐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宴会场景,以及与会者之间的情感交流。下面将深入探讨此诗:
诗歌原文:
谷日过从喜,薇垣礼数稀。
杯深花共劝,坐久月同归。
南海楼船静,东吴粳稻肥。
使君能化俗,未许问渔矶。作者简介:
黄佐,字才伯,号泰泉先生,香山(今广东省中山市)人,明朝著名文人。黄佐在仕途上有一番成就,曾任翰林编修、江西佥事、广西学政等职。然而,因母病辞官归家后,他的生活态度更加倾向于隐逸,最终病逝在家,享年七十八岁。作品赏析:
- 意象生动:《谷日陈茶山少参席上赋》中的“杯深花共劝”和“坐久月同归”等意象,不仅展现了宴会的盛况,还表达了与会者之间深厚的情谊。这种通过自然景物来传达情感的方式,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 情感丰富:“南海楼船静,东吴粳稻肥。”这句中,黄佐不仅描述了地理位置上的南北差异,更通过楼船的静止和江南稻田的肥沃,表达了一种对和谐与安宁生活的追求。
- 寓意深远:“使君能化俗,未许问渔矶。”这里“使君”指代主人,而“渔矶”则是古代的一种捕鱼工具。黄佐在这里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于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期待,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对于官场生活的淡泊态度。
历史背景:
黄佐生活在明朝中期,这是一个国家逐步走向强盛的时代。尽管政治相对稳定,但文人的内心世界却充满了复杂的情感。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或许可以从这个角度得到一定的解释。在那个时期,文人不仅要应对繁重的公务,还要思考如何保持个人的清白与独立。文化价值:
《谷日陈茶山少参席上赋》不仅仅是一首描写宴会的诗歌,它更是一首蕴含着深厚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宴会情景的描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际关系,同时也展示了作者的艺术才华和审美追求。
《谷日陈茶山少参席上赋》不仅是黄佐个人文学创作中的一个佳作,也是中国古代诗词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文字本身,更在于其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无疑是值得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