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珠江登望

珠江烟水碧蒙蒙,锦石琪花不易逢。
三岛楼台开日月,二仪风雨动鱼龙。
浮云荏苒团秋扇,野树依微乱晚峰。
越女未知摇落早,轻舟何处采芙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后珠江登望”是明朝诗人黄佐的作品。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读:

  1. 诗歌原文
    珠江烟水碧濛濛,锦石琪花不易逢。三岛楼台开日月,二仪风雨动鱼龙。浮云荏苒团秋扇,野树依微乱晚峰。越女未知摇落早,轻舟何处采芙蓉。

  2. 作者介绍

  • 黄佐,字才伯,出生于香山(今广东省中山市),世称“泰泉先生”。他是明朝的进士,曾任编修、江西佥事和广西学政等职。因母病辞职归家后,在嘉靖十五年被召回为南京国子祭酒,后因忌者弹劾罢官而归隐。黄佐的著作颇丰,其中包括《论学书》《论说》《东廓语录》和《乐典》等,共计数百卷。他还编纂了《广东通志》、《广西通志》和《广州府志》等地方志。
  1.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珠江烟水”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生动的自然景象,“锦石琪花”则是对珠江沿岸美景的赞美。“三岛楼台”和“二仪风雨”则展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共生。诗中的“浮云”与“野树”、“越女”与“轻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人间烟火的细腻观察。
  • 情感丰富: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观景者的所见所感融入诗中,如“越女未知摇落早”,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青春易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难以持久的忧虑。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 艺术手法:诗人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例如,他通过比喻、拟人和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段,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同时,诗人还注重节奏和韵律的把握,使得诗歌朗朗上口,易于传唱。

《雨后珠江登望》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诗人对人生哲理和宇宙奥秘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审美情趣和思想境界,从而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