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冈南望隔湘烟,闻道征帆别后悬。
楚粤山川空寄梦,江湖风雨正连天。
明光起草逢今日,京洛看花忆去年。
岐路只今随使节,可堪心折五云边。
洸口寄伦子彦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洸口寄伦子彦式》是明代诗人黄佐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氛围和个人情感。具体介绍如下:
作者背景:《洸口寄伦子彦式》的作者是黄佐,字才伯,香山(今广东省中山市)人。黄佐生于正德辛巳年(1521年),是明代著名的学者和诗人。他曾任江西佥事、广西学政等职,因母病辞官归家。嘉靖十五年(1536年),黄佐被召回南京,并曾担任少詹事、翰林编修等职。
诗歌内容:《洸口寄伦子彦式》以“魁冈南望隔湘烟”开篇,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远眺的场景,湘江之畔,烟雾缭绕,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对远方的思念。接着诗人写到“闻道征帆别后悬”,指的是诗人听说有朋友或亲人即将离去,心中充满不舍和牵挂。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个人情感的体验:“楚粤山川空寄梦”,“江湖风雨正连天”,表现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以及对动荡时局的感慨。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用词精炼、意象生动以及情感真挚上。例如,诗中的“闻道征帆别后悬”和“江湖风雨正连天”等句,使用了简洁却意味深长的词汇,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此外,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如“湘烟”和“风雨”,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感染力。
历史意义:《洸口寄伦子彦式》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的诗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代中叶的社会政治环境。诗中的“岐路祇今随使节”可能暗示了当时社会对于仕途的无奈与辛劳,而“可堪心折五云边”则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政治的忧虑和失望。
《洸口寄伦子彦式》不仅是明代诗歌艺术的代表作品,也是研究明代文人生活和心态的重要文献。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