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后偶成

西风三径雨潇潇,又见晴烟满柳条。
高枕更无轩冕梦,梦中犹自咏渔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梦后偶成》是明代诗人黄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而非南宋理学家朱熹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黄佐(1497-1566),字才伯,号泰泉,是明代广东香山人,正德十六年(1521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他曾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改督广西学校,后弃官归养。在官场上,黄佐与夏言有过意见不合,随后被罢免。他退隐乡间后,与学者讨论道义,学习程朱理学,深受学界敬重。

《梦后偶成》中,黄佐以西风三径雨潇潇和高枕更无轩冕梦为开篇,描绘了一幅风雨交加、宁静致远的画面。这种景象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也寓意着内心的超脱和平静。诗的后两句“梦中犹自咏渔樵”更是深化了这一主题,通过梦中吟咏渔樵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超然。

《梦后偶成》不仅是黄佐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的体现,也是明代诗歌艺术的佳作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诗人如何通过文学作品反映时代精神和个人心路历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