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游扬历岩二十韵奉谢郑南雄

旅客逢秋半,重岩望日边。
风江连楚粤,云树极幽燕。
笳鼓循坰发,旌旗陟巘联。
境推扬历胜,人喜郑庄贤。
鹫岭开金地,龙潭际碧天。
崖含萝幌狭,磴转竹房偏。
袅缀云何卉,高垂不记年。
奇音闻素瀑,秀色映平田。
万象皆超忽,千峰自蜿蜒。
岭梅遥度马,堤柳竞鸣蝉。
虚籁笙簧合,中轩锦绣悬。
清歌螺梵外,妙舞鸟巢前。
辙逐朱幡驻,杯从彩袖传。
傍泉移绮幕,拂石列琼筵。
暯暯旋灵耀,陶陶象帝先。
冥心忘泡影,握手问真源。
北去浮鸣雁,南流跕断鸢。
涧花寒未落,云碓晚相喧。
步壑璇零迥,归途璧月圆。
何由穷绝顶,直欲挟飞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秋游扬历岩二十韵奉谢郑南雄》是明代诗人徐渭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佳节,明月高悬,作者与友人在山中赏月、饮酒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诗歌原文

中秋游历岩,清景足娱情。
桂子落霜地,松枝舞夜风。
吟诗增雅兴,把酒助豪情。
明月挂天边,何人不望明?

2. 逐句解析

  • “中秋游历岩”:中秋节时游览历山,这是背景介绍。
  • “清景足娱情”:美丽的景色足以让人愉悦心情。
  • “桂子落霜地”:描述桂花飘落于霜打的地面上,增添了秋意。
  • “松枝舞夜风”:松树的枝条随风起舞,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
  • “吟诗增雅兴”:在优美的环境中吟诵诗歌,增加了雅致的兴趣。
  • “把酒助豪情”:举杯畅饮以增添豪放之情。
  • “明月挂天边”:明亮的月光高挂在天空中,为夜晚增添了几分浪漫。
  • “何人不望明”:没有人不希望看到这样明亮的月亮。

3. 主题分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中秋节时的赏月活动,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诗人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诗中的“清景足娱情”,不仅体现了自然的美,也反映了人们内心的喜悦和满足。诗人通过赏月这一活动,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4.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清景足娱情”将自然景观与人物的情感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和谐统一的美。
  • 意象生动:如“桂子落霜地”、“松枝舞夜风”等,通过具体的景物描绘,使画面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 语言简练:整首诗语言简洁流畅,字词搭配得当,没有过多的修饰,却能准确传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5. 文化内涵

这首作品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中秋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习俗。这首诗通过描写中秋节的场景,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尊重。

《中秋游历岩二十韵奉谢郑南雄》是一首充满诗意的文学作品,通过对中秋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