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夜

吾恐孤山孤,夜踏白云语。
此中犹有人,明月未须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孤山夜》是明代诗人黄渊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相关介绍:

  1. 作者简介:《孤山夜》的作者黄渊,原名一渊,字积水,号黄处士,是明代岭东地区的知名文人。他与同乡隐士蓝嗣兰、程乡举人李楩等为莫逆之交,以诗文切磋为乐,并有志于维护乡土安宁。在甲申鼎革之际及南京陷落之后,他积极组织乡里自卫,保护百姓免受战乱之苦。其文学成就颇高,文风奇肆郁勃,为明末岭南地区诸多文人中的翘楚。晚年时他筑楼亭于磐湖之上,抱节自终,人称黄处士,以其豁达的性格和高尚的品格赢得了后人的敬仰。
  2. 作品内容:黄渊在《孤山夜》中表达了对孤山夜晚景色的感悟以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诗中“吾恐孤山孤,夜踏白云语”描绘了他在深夜独自行走时对孤山夜景的沉思;“此中犹有人,明月未须去”则表达了他对身边朋友的牵挂和对未来的期待,暗示着尽管环境清寂,但友谊和光明仍然存在。
  3. 文化价值:《孤山夜》不仅是黄渊个人情感与思想的流露,更是明代诗歌文化的体现。它展示了当时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群体的精神风貌和审美追求。通过这首短小精悍的作品,读者能够领略到明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及其在文化史上的地位。

黄渊的《孤山夜》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更因其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而成为研究明代诗歌的重要文本。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思想感情以及当时的社会状况。《孤山夜》以其独特的魅力跨越时空,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