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篇一首

亭亭扶桑枝,东挂沧海日。
扬条拂阊阖,流辉转天术。
神鸾戏芳柯,玉女采琼实。
仙人结飞观,丹霞盘石室。
轻举袭霓裳,潜栖抚朱瑟。
阳溪携桂酒,碧窗理金帙。
王乔游并躯,洪崖谈接膝。
灵风引腾蹻,朗月照高逸。
炼此龟鹤龄,悲尔蟪蛄质。
千秋控景光,寿与天地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扶桑篇一首》是明代诗人黄省曾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分析:

  1. 作者介绍
  • 黄省曾,明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字勉之,号东阳,又号螺川居士,福建福州人。其诗作以典雅清新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风景和表达隐逸之意趣,对后世影响深远。
  1. 诗歌原文
    亭亭扶桑枝,东挂沧海日。
    扬条拂阊阖,流辉转天术。
    神鸾戏芳柯,玉女采琼实。
    仙人结飞观,丹霞盘石室。
    轻举袭霓裳,潜栖抚朱瑟。
    阳溪携桂酒,碧窗理金帙。
    王乔游并躯,洪崖谈接膝。
    灵风引腾蹻,朗月照高逸。

  2. 诗歌内容解析

  • 自然景观描绘:诗中通过“亭亭扶桑枝”,“沧溟日”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东海岛上的扶桑树及其周边的自然美景,展现了一幅辽阔而宁静的景象。这不仅是自然美的艺术展现,也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 神仙传说融合:诗中穿插了“神鸾戏芳柯”,“玉女采琼实”等神话色彩浓厚的描写,将古代神仙文化与现实生活巧妙结合。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也增添了一份神秘与幻想的色彩。
  • 隐逸意境营造:“仙人结飞观,丹霞盘石室”等句展现了一种超脱物外、遁入空门的隐逸意境。这不仅表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美好境界。
  • 炼形延寿的主题:整首诗贯穿了一种追求长生不老、超越世俗的隐逸思想。诗人借助扶桑这一象征性极强的元素来暗示自己对永恒生命的向往,表达了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1. 艺术特色
  • 语言精炼:全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每一句都经过精心雕琢,使得整体读来流畅自然,富有音乐之美。
  • 结构严谨:诗歌结构完整,层次分明,从自然景观到神仙传说,再到隐逸主题,层层推进,使读者在领略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深邃的思想情感。
  • 意象生动:每一个意象都极具画面感,如扶桑的枝干、神鸾和玉女的倩影等,无不展现出诗人高超的艺术创造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1. 社会影响与价值
  • 文化传承:《扶桑篇一首》作为明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不仅展示了当时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 审美启迪:诗歌中所蕴含的隐逸思想、自然之美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讨,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体验和思想启迪。这种独特的审美感受和哲学思考,对现代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扶桑篇一首》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明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和神仙传说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哲思的作品,体现了古人对于生命、自然和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通过学习和欣赏这首作品,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获得精神上的滋养和提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