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年法性寺,重睹讲筵开。
庐岳寻师去,曹溪乞法来。
一庵深借树,半偈了非台。
犹幸钟声接,微言许往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何年法性寺,重睹讲筵开。
庐岳寻师去,曹溪乞法来。
一庵深借树,半偈了非台。
犹幸钟声接,微言许往回。
。
“过光孝寺若惺禅室讲堂分赋”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梦阳创作的,全诗共分为五首,分别是《过光孝寺》、《过若惺禅室》、《过讲堂》和《次韵答王进士见寄》。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在文学史上留下了重要的印记。
这首诗通过对寺庙建筑的描绘,展现了明代江南地区佛道文化繁荣的景象。通过描述光孝寺、若惺禅室及讲堂等标志性建筑,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喜爱,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宗教信仰的关注和追求。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明代文学中对于传统文化与自然风光相结合的艺术表达。
此外,《过光孝寺》中的“山川清旷”,《过若惺禅室》的“松风竹韵”等描绘了宁静而美丽的环境,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