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河中秋

平芜水没大河秋,蟾影微茫却倒流。
有客独移牛渚棹,何人重上武昌楼。
镜中鱼鸟潆波色,笛里关山怨浪游。
最是嫦娥仙阙冷,灵风金粟正飕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济河中秋 —— 黄儒炳的诗作解读

“济河中秋”作为一首由明朝诗人黄儒炳创作,并被后世广为传颂的古诗,以其深刻的意境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目光。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内容、背景以及其艺术特色:

  1. 诗歌原文
  • 平芜水没大河秋
    描述了一幅秋天辽阔的大河景象,水面平静如镜,与远处的山峦相映成趣。
  • 蟾影微茫却倒流
    月亮在天空中若隐若现,如同倒影在水中,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感觉。
  • 有客独移牛渚棹
    一个孤独的游客正独自划着船,似乎在寻找某种失落或寻求某种灵感。
  • 何人重上武昌楼
    又有一个人物站在武昌楼上,眺望远方,似乎在深思或是期待着什么。
  • 镜中鱼鸟潆波色
    湖面上的水草随风摇曳,鱼儿和鸟儿在水波中穿梭,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 笛里关山怨浪游
    笛声悠扬,仿佛来自远方的山海关,充满了思乡之情和对自由的向往。
  • 最是嫦娥仙阙冷
    嫦娥在遥远的月宫中,感受到了人间的冷暖,这也许是诗人对遥远而不可及的美好事物的一种寄托。
  • 灵风金粟正飕飕
    秋风拂过,带来了一种凉爽的感觉,仿佛能吹散所有的烦恼和忧愁。
  1. 作品背景
  • 时代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朝时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墨客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 作者生平
    黄儒炳(1496年—1540年),字文举,号南溪,明代理学家、文学家。他的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观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深受当时文人的喜爱和推崇。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 语言凝练
    黄儒炳的语言风格凝练而富有韵味,每一句都经过精心雕琢,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回味无穷。
  • 情感真挚
    诗人的情感真挚而深刻,无论是对自然的赞美还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都流露出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

《济河中秋》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作,更是一部蕴含了深厚文化内涵和丰富情感的作品。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古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追求,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和人生思考。通过这首诗的学习,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他们所处时代的文化氛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