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胡祭酒兄

白发江南老布衣,青云事业与心违。
平生诗酒人争羡,满眼芝兰古亦稀。
济世只因收药物,看山长是著荷衣。
楚乡千古思遗德,马鬣峨峨映落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杨荣的《挽胡祭酒兄》是一首充满深情怀念和敬仰的诗歌。这首诗作于明代,由杨荣创作,表达了作者对一位曾经显赫一时但最终英年早逝的同僚——胡祭酒兄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背景与生平
  • 杨荣的简介:杨荣(1371—1440),字勉仁,初名子荣,福建建安人。他是一位进士出身的文臣,曾担任过文渊阁大学士、工部尚书等重要职务。杨荣的政治生涯颇为显赫,尤其是在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反时,他主动请缨,请求皇帝亲征,展现了他的忠诚和责任感。他的一生充满了从政经历和政治智慧,其政治成就和人格魅力使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 诗歌内容解析
  • 主题表达:诗歌以“挽胡祭酒兄”为题,显然是对胡祭酒兄这位历史人物或现实中人的追忆和哀悼。诗中既有对其生前辉煌事业的赞美,也有对其去世的惋惜,体现了杨荣深厚的情感以及对故人的尊敬。
  • 情感寄托:诗中的“白发江南老布衣,青云事业与心违”揭示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感受。诗人通过描绘胡祭酒兄的人生轨迹和成就,表达了对逝去英雄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感慨和无奈。
  • 艺术手法:杨荣的诗歌在艺术上表现出较高的造诣。他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如“满眼芝兰古亦稀”不仅指代胡祭酒兄的高风亮节,也可能隐喻诗人自己虽已白发苍苍,但仍怀有雄心壮志。此外,诗中多次出现自然界的景象,如“看山长是著荷衣”,既表现了胡祭酒兄的性格,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1. 社会影响及评价
  • 文学价值:《挽胡祭酒兄》作为明代的一篇经典文学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还因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被后人传颂。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也展示了其卓越的文学才华。
  • 历史地位:在明朝的历史背景下,杨荣的政治活动和文学创作都是值得研究的重要内容。他的政治生涯和文学创作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明朝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后世影响:尽管杨荣的事迹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其留下的《挽胡祭酒兄》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容,成为后世文人学习和借鉴的经典。

《挽胡祭酒兄》不仅是一首情感丰富、艺术精湛的诗歌作品,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它不仅是对过去历史的回顾,更是对人性、理想、责任等深层次主题的探讨和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也能够从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