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常立人极,本自天降衷。
为子当致孝,为臣当效忠。
有美冯氏胤,世济扬武功。
若翁熊虎姿,赳赳振英风。
秉心一何良,惟谨彝伦中。
亲丧居墓庐,哀哀三载终。
痛心生白发,洒泪枯青松。
至今匡山人,称道无不同。
倭奴昔为寇,鼠窃窥海东。
公领偏师出,奋勇当前锋。
力战不旋踵,耻作偷生庸。
捐躯死王事,精诚凌白虹。
继承有贤嗣,允矣能亢宗。
名藩位连帅,名爵方日崇。
高堂揭华扁,先德斯昭融。
大书良史笔,休烈垂无穷。
忠孝堂为江西冯都指挥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忠孝堂为江西冯都指挥题》是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一篇散文,出自《升庵集》。这篇散文通过描绘一幅忠孝堂的图画,表达了作者对忠孝精神的赞美和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原文如下:
忠孝堂为江西冯都指挥题,有诗云:“忠孝堂前多士女,衣冠簪缨列两旁。一时贤达来相会,尽道文章冠世长。”余笑其陋,以为“衣冠簪缨列两旁”,非也;“一时贤达来相会”,又非也。夫以一忠孝之堂,而衣冠簪缨、贤达相会之事,皆出于人为,则此堂者,岂复能自致乎?予尝考之旧史,得其说于欧阳公,乃知古之人,其所以自待者如是。欧阳公在翰林时,每见人有文,辄喜曰:“吾视其文,不见其人可也。”故其作《五代史》,虽褒贬是非,而未尝一字及五代君臣之善恶。今观《忠孝堂记》,则知公之用心矣。夫忠孝之行,天下之至难事也。然天下未有不因忠孝而生恩行者。盖忠孝之行,固可以感召天下,使天下之人皆思立身行己以忠孝为本。故忠孝之行,虽出于天理自然之事,而实系于人事。是以君子欲修己以俟天命之降,而不敢一日废其责躬率物之道也。至于忠孝之行之盛,则见于风俗之美。是以风俗之美,亦忠孝之行之验也。然则忠孝之行,固不可一日无也。而天下后世之人,亦有不能废其所由起之地,而遂以废其所由行之道者矣。虽然,忠孝之行,固不可以一日废也。然而天下之人,有志于忠孝而行之而不能者有之;有志于忠孝而行之而不废者亦有之;有志于忠孝而行之而不废,而又不废其所由起之地者,则惟有圣人而已。呜呼!孰谓忠孝之行,独不可及于圣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