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园赏芍药得寒字

浅白深红开合欢,丝丝香雨昼难干。
直须一日三百盏,无那东风十二栏。
水上新传锦字艳,楼头长怨玉箫寒。
可怜春色随花尽,留兴还应带月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息园赏芍药得寒字》是明代著名诗人黄姬水的作品。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风貌和文人的情感状态。以下是对该诗的分析:

  1. 诗歌原文
    浅白深红开合欢,丝丝香雨昼难干。
    直须一日三百盏,无那东风十二栏。
    水上新传锦字艳,楼头长怨玉箫寒。
    可怜春色随花尽,留兴还应带月看。

  2. 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天里芍药花盛开的迷人景象。首联“浅白深红开合欢,丝丝香雨昼难干”用浅白与深红对比,描绘出芍药花色彩斑斓的美丽形象,而“丝丝香雨”则营造出一种清新而湿润的氛围。颔联“直须一日三百盏,无那东风十二栏”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视,暗示了春光易逝,时光宝贵。颈联“水上新传锦字艳,楼头长怨玉箫寒”以锦字和玉箫为象征,传达出了人物情感的复杂性,既美丽又哀愁。尾联“可怜春色随花尽,留兴还应带月看”则透露出对春去秋来的感慨和无奈之情,同时寄托了对美好事物持续欣赏的愿望。

  3. 写作背景:黄姬水,字淳父,明苏州府吴县人,少有文名,学书于祝允明,传其笔法。中年因避倭寇徙家南京,晚年还乡,诗名益盛。有《贫士传》、《白下集》、《高素斋集》等作品。此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其个人经历和对自然美的感悟密切相关。

《息园赏芍药得寒字》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作,更是黄姬水对于自然之美、人生之悲的一种深刻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学追求,以及他们如何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景观的描写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