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燕叔义之广东

过了梅关到五羊,满怀秋思洒飞霜。
罗浮山下梅华月,千里相思梦亦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郑潜的诗作《送别燕叔义之广东》是一首充满离别情感的古诗。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郑潜,明代诗人,以其杰出的文学成就闻名,在诗歌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他的生平事迹,尤其是其晚年的生活状态和对教育事业的贡献,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 创作背景:《送别燕叔义之广东》的创作背景与其作者的生平密切相关。郑潜不仅是一位诗人,更是一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学者和慈善家。他在晚年选择在福州怀安定居,并建立了义学,致力于教育后进。同时,他还立了白苗和阳岐两个渡口,为舟子提供生计,人称“郑公渡”。这种广泛的社会活动和深厚的人文关怀,使得他在文学创作中也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的关怀。
  1. 诗作原文与翻译
  • 原文:过了梅关到五羊,满怀秋思洒飞霜。罗浮山下梅华月,千里相思梦亦香。
  • 翻译:经过梅关到达五羊城,满心的秋思如同飞霜般散落。罗浮山下的梅月如华,千里之外,相思之情如梦般香甜。
  1. 诗作赏析
  • 情感表达:郑潜通过这首诗深情地表达了对朋友离别的不舍和对远方的思念。他用“满怀秋思洒飞霜”形容内心的复杂情绪,以及“千里相思梦亦香”来表达即使远隔千里,思念之情依然浓烈如初的情感。
  • 艺术手法:郑潜在这首诗中使用了许多意象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如“梅关”和“五羊”都是地理位置的名称,暗示着离别的场景;“罗浮山下梅华月”则运用了自然景物来营造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郑潜的《送别燕叔义之广东》不仅是一首表达离别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首富有哲理和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这首诗,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深厚友情,还能体会到诗人对于生活、自然以及人生旅途的独特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