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坛

辇道风清碧野平,紫烟常自锁南城。
行宫岁幸乘龙近,仙侣朝来学凤鸣。
小殿沉香金气郁,圆丘芳草玉华清。
祠官记得天行处,万烛光中候佩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郊坛》是明代文学家蔡羽的一首诗作,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皇家祭祀的盛况。以下是对《郊坛》的具体介绍:

  1. 诗作原文:辇道风清碧野平,紫烟常自锁南城。行宫岁幸乘龙近,仙侣朝来学凤鸣。小殿沉香金气郁,圆丘芳草玉华清。
  2. 作者介绍:《郊坛》的作者是明代诗人蔡羽,他的作品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蔡羽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有着极高的成就,他还曾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包括御史、大理寺卿等,其一生经历了从政到退隐的转变,这一经历也在他的作品中有所体现。他的诗作中常常流露出对国家政治的关注以及对自然景观的热爱,这也正是他作品的独特魅力所在。
  3. 历史背景:《郊坛》所描绘的场景并非虚构,而是发生在真实存在的吴越国王钱鏐时期的真实祭祀活动。吴越国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地区性政权,位于今浙江省一带。钱鏐作为吴越国的创立者,他的治理能力和对文化的推崇为当时的文化繁荣做出了贡献。而蔡羽通过《郊坛》这样的诗歌形式,向后世传达了当时社会对于祭祀活动的神圣感和庄重气氛。这种场景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是具有重要地位的,它不仅是对神灵的敬畏,也是对社会秩序的一种维护。
  4. 艺术特色:《郊坛》的艺术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诗歌采用简洁的语言,却能生动地刻画出场景的氛围和人物的情感;其次,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使得读者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逸;最后,诗歌在情感表达上富有层次,既有对现实的感慨,也有对理想的追求,这种情感的丰富使得诗歌更加引人入胜。
  5. 文化意义:《郊坛》在文化上的意义重大,它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一种宗教文化现象,还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这首诗,可以了解到古人对于天、地、人和自然的深刻感悟以及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郊坛》也是研究明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之一,其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对后世文人墨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郊坛》不仅是一首描绘祭祀场景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文化内涵的文学作品。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古代中国社会的宗教文化氛围,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理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