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梁王寺,丰碑勒帝章。
烟花浮翠幄,月影上华堂。
物外何须竞,尘中只自忙。
老僧参不透,犹尔念金刚。
宿承恩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承恩寺》是明朝诗人郑廷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承恩寺的美景和僧人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作者对佛教文化和禅宗思想的理解和感悟。
在创作背景上,郑廷鹄是明代著名的诗人和学者,其诗歌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而这首《宿承恩寺》的创作,很可能是在游览或访问承恩寺时所感所思的产物。郑廷鹄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将寺庙的宁静、庄严与僧人的修行生活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
从诗歌内容来看,《宿承恩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承恩寺的深厚感情。首句“何处梁王寺”,不仅指出了承恩寺的地理位置,也隐含了寺庙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接下来的诗句“丰碑勒帝章”则进一步强调了寺庙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整首诗通过对承恩寺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平静和满足。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作者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禅宗思想的理解。
在艺术特色方面,《宿承恩寺》作为一首五言律诗,结构严谨,音律和谐。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人物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特别是诗中的意象运用得当,如“烟花浮翠幄”、“月影上华堂”,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诗意,使得整首诗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宿承恩寺》不仅是郑廷鹄个人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明代诗歌艺术的珍贵遗产。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后人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对象。